崔莹(1970年罗盛教的父亲受邀访朝)
1970年,罗迭开再一次来到了朝鲜。
再一次踏上这片土地,罗迭开感慨不已,多年以前的朝鲜战争,让他的亲生儿子罗盛教,永远沉眠在了这片土地上,但他却也因此拥有了异国儿子。
图中穿军棉衣者正是崔莹
此次罗迭开跟随慰问团前往朝鲜,也是来看望自己的朝鲜儿子。朝鲜人民一如既往地接待了慰问团,就在当天的晚宴上,一位朝鲜军官走到罗迭开身边,当着所有人的面,激动地大喊:“爸爸,爸爸,我是崔莹啊!”
“好,好,好……”看着身穿军装的崔莹,罗迭开一连说了好几个好字,红着眼眶拍了拍崔莹的肩膀。崔莹上前,紧紧地抱住了罗迭开,思绪也不由自主地回到了1952年的那个冬天……
1952年1月,朝鲜北方的冬天还没有过去,处处天寒地冻,气温降到了零下20度。这样的天气,对于大多数人而言,都难以忍受,但是对已经习惯的朝鲜少年崔莹来说,不过是小菜一碟。
崔莹不仅不觉得冷,反而还时不时地和小伙伴们出去滑滑冰。同年1月2日,崔莹同往常一样,同几个小伙伴,来到栎沼河上滑冰。滑得十分开心的崔莹和小伙伴们,丝毫没有意识到危险正悄悄来临。
崔莹在河面上又滑了一会儿,正装备上岸来休息一下的时候,他突然脚一歪,不慎摔倒在冰面上。不幸的是,崔莹摔倒的地方的冰面,比起其他地方的冰面要薄上不少。他这一摔直接就压破了冰面。
崔莹只觉得坠落感极强,他尖叫着随即掉进了一个近3米深的冰窟窿里,窟窿里的水一下就摸过了顶。崔莹大力挣扎着,寒冷的水包裹住了他,让他觉得自己从里到外都凉透了。
除此之外,是更要命的窒息感,崔莹只觉得水堵住了他的鼻子,他的嘴巴,让他无法发出任何声音。此时此刻,看到发生如此变故的小伙伴都傻了。不知是谁先惊慌地大喊了一声“救命”,紧接着其他小伙伴也反应了过来,大声喊叫着。
少年崔莹
就在此时,小伙伴们看到一位中国人民志愿军,飞快地跑了过来,他一边跑,一边脱下棉衣,随后毫不犹豫地纵身跳进了冰窟窿,潜入水下寻找崔莹。
第一次潜水,志愿军战士并没有找到崔莹,他浮出水面换了口气,就又潜入水下,第二次,依然没有找到。志愿军战士没有放弃,即便他的嘴唇都被冻成青紫色了。第三次潜入水底,这名志愿军战士终于摸到了崔莹!
这名志愿军战士带着崔莹往上游,拼命将崔莹托出水面。新鲜空气灌入鼻腔,让崔莹有了点点意识,求生的本能使他沿着冰层爬上去。然而,谁曾想冰洞四周的冰层太薄了,崔莹一用力冰层就塌陷,他根本就没有办法爬上去。
此时,这名志愿军战士已经没有多少力气了,眼见崔莹爬不上去,他便做了最后一搏,潜入水下摸住崔莹,双脚用力蹬住河底的碎石,使得出最后一点力气,用头把崔莹给顶出水面。
恰好在此时,另一名听到声音的志愿军也赶了过来,但他不会游泳,便只好找到一根木棍,伸到水面上帮忙协助。
被顶出水面的崔莹,抓到了这支木棍,终于获救了,但那名潜入水下救他的志愿军战士,则因为体力不支倒在了水下,后来又被水流给冲到了远处的冰层下,再也无法出来。
得救之后的崔莹,便因为惊吓过度晕了过去。而当崔莹醒过来,他想要做的第一件事,就是感谢那名英雄,然而他却被告知,英雄已经牺牲了,而他也第一次知道了英雄的名字——罗盛教。
罗盛教
听到这个噩耗,崔莹难过极了,眼泪不受控制地往外流,英雄为了救自己,奉献出了一条生命呀!崔莹决心一定要做些什么,当他听闻志愿军要来了解当天罗盛教救人的事后,便和母亲一起等在门口。一见到志愿军,崔莹和母亲就跪了下来,哭着和志愿军用夹杂着汉语的朝鲜语,讲述了事情的经过。
志愿军拦下了崔莹和他目前的跪拜举动,一群人坐在一起,听着崔家母子的讲述。当志愿军离开后,崔莹又回到房间,痛哭了一场。
此时,崔莹渐渐产生了一个想法——他要给罗盛教的父母当儿子,以报答罗盛教的救命之恩!崔莹很快便把这个想法告诉给了自己的家人,家人都很赞同他的做法,并带着崔莹来到志愿军那里,获取罗盛教家人的联系方式。
崔莹(中)
当志愿军得知了崔莹的想法之后,也十分支持,于是便将罗盛教的住址告诉给他,让他把自己写的信寄过去。
不久之后,年纪尚小的崔莹,便给罗盛教的父亲罗迭开寄去了一封信,希望做他的儿子。这封信,对于痛失亲儿的老人而言,毫无疑问是一个慰藉,他含着悲痛的心情答应了崔莹的请求。
收到信的崔莹,高兴地大喊:“我有中国爸爸了,我有中国爸爸了!”在这之后,崔莹又跑了几十里路去找朝鲜人民军,要求参军,继承罗盛教的遗志,把美国强盗给赶出祖国。
而在此期间,崔莹只要一有空,就会给罗迭开写信。1953年7月,志愿军和人民军终于取得了胜利。看着敌人灰溜溜地滚出自己的国家,崔莹十分激动,他望着天空,忍不住想也许此刻罗盛教哥哥正在天上看着自己哩!
1953年10月,毛主席派贺龙同志率领慰问团,前往朝鲜,罗迭开也是慰问团成员之一。崔莹得知这一消息后,兴奋得简直无法自拔,他终于能够见到罗迭开爸爸了!
一见到罗迭开,崔莹就情不自禁地对他喊道:“爸爸!”罗迭开一听,不由得湿了眼眶,他抹抹眼泪笑着应声。之后,在崔莹、崔莹父亲等人的陪同下,罗迭开来到了罗盛教的墓前,为他扫墓。
扫完墓后,几人还一起合了一张影,这张照片后来被崔莹给小心翼翼地保存了起来。在这之后,崔莹还邀请罗迭开来自己家乡——一个已经改名为“罗盛教村”的村庄。
罗迭开自然是答应了下来,崔莹高兴地率先跑回村里,将罗迭开爸爸要来慰问的消息,告诉了乡亲们。于是“罗盛教村”沸腾起来了,那天凌晨3点起,“罗盛教村”,以及周围村镇2000多名村民们就排队等着罗迭开的到来。
当罗迭开到这里时,看到的就是大家翘首期盼的样子。罗迭开感动不已,大家都是淳朴、善良的人民呀!站在队伍最前头的崔莹跑了上去:“爸爸,爸爸,我的中国爸爸!”
“崔莹,崔莹,我的好孩子!”罗迭开也大步流星,迎来上来。两人紧紧地抱在了一起。罗迭开抱着崔莹,眼泪夺眶而出,他抚摸着崔莹的头,仿佛扑向自己怀里的就是儿子罗盛教。
当天晚上,崔莹和罗迭开睡在了一个房间,两人坐在炕上,聊着家常,谈着亲情和友情,点点烛火映出罗迭开温柔的脸庞……
临别时,崔莹依依不舍,他送给中国爸爸一大包礼物,包括两套朝鲜民族服装,一匹自己母亲亲手织的家绢。罗迭开也回赠了珍贵的礼品:一尊毛主席石膏像,一套蓝色毛绒衣裤,一套内衣,一只钢笔和三本日记本。
罗迭开送完礼后,还叮嘱道:“孩子,要好好念书,提高文化,将来全心全意为人民办事。”崔莹认真地点点头,并依依不舍地说道:“爸爸,将来有机会,我一定去中国看您!”
朝鲜访华团
而这个愿望很快就实现了。1954年,崔莹跟随朝鲜访华团抵达北京,之后在湖南民政厅厅长李越之的陪同下,一起乘坐汽车来到了罗迭开的家。
汽车刚停,崔莹就迫不及待地打开车门,奔向罗迭开,喜泪在各自的脸上开出了话,他们互相问候,互述衷肠。
此后多年,崔莹只要一有机会,就会来到中国看望罗迭开,罗迭开也一样,如果没空,两人就会写信,从来不曾断了联系。
1970年,罗迭开再一次跟随慰问团来到了朝鲜。此时的崔莹已经成长为朝鲜人民军的校级军官了。在当天晚上的迎接宴会上,崔莹到处寻找罗迭开爸爸的声音,一看到罗迭开,他就兴奋地跑上去,笑着喊道:“爸爸,爸爸,我是崔莹!”
罗迭开看着精气神十足的崔莹,脸上也露出了喜悦的笑容……这天,罗迭开依旧住在了崔莹家中。崔莹领着自己的4个孩子出来叫“爷爷”,那一声声清脆的童音,叫得罗迭开都要化了。
看着罗迭开的神情,崔莹做了一个决定,将自己最小的儿子送给罗迭开做孙子。在与妻子进行商议过后,他们便将在离别之前,将最小的孩子送给罗迭开。
老人并没有拒绝,他满心喜悦地接受了,并给小孙子取名为“罗继宏”。看着罗迭开离开的背影,崔莹想着以后就都由自己去看爸爸吧,爸爸老了,经不起折腾了呀。
然而,这个愿望却是没机会实现了,1977年,已经是朝鲜某坦克部营长的崔莹,就像罗盛教一样,牺牲了!尽管他们的肉体已经毁灭,但精神却是不朽的,并以另一种方式慢慢延续着……